摘要:品花記事:清代文人對優伶的態度
  (本文摘自<中國文人階層史論> 龔鵬程 著)

  紀錄清代乾嘉道咸時期梨園發展狀況的文人筆記很多,作者便以此為「史料」
  觀察、考證該時對於優伶的看法。

  作者將文人的態度與一般社會大眾的態度區隔開來。由於此種男扮女裝的表演
  要突破男女性別上的限制,被認為正是戲劇這種藝術「假扮」的極致固多被讚
  賞,然而一個男人宛若小姑娘的姿態又會引起現實世界中性別區隔與認同的錯
  亂,而惹人譏笑。是以社會上對於乾旦(以男人扮女人唱演旦角戲),是賞其
  藝而鄙其人的。

  但是文人卻不然,既從藝術的角度,欣賞其技藝;又對他們的人,抱持著尊重
  、憐愛、鑑賞的態度,尤其特中品格,對於不趨時好、不奉成豪客、擅詩文書
  畫、能與文人清談者,而有區分成「我輩」與「流俗」;作者認為文人之所以
  與優童較與同階層的文是朋輩更能結為知己,乃因生存的境遇感相似,皆期他
  人之賞識。於性關係上,文人們希望與優童們維持的,是一種心靈層次的情的
  關係,非肉體欲望滿足的關係,這種態度也影響到他們對劇藝的品評,而文人
  與優童間若真有情愛,非僅以利合、慾合,乃是時人所能認同的。

  惟獨其品鑑仍以色為主,色乃是先決條件,倘若無色,則其藝亦無所表現。藝
  ,只被視為伶人整體人格美感的一部分,甚至有色而無藝亦無不可(作者於此
  拿現代的明星來比擬)。

  作者亦論及為何要藉由男扮女來欣賞此種矯揉而成的女性美,其認為可能是當
  時政府的法令和社會風氣使然,是以等到真女人可以上台自己演出她們的故事
  時,此種乾旦就逐漸沒落。旦角到清末,女伶已盛,乾旦則所剩無幾。惟再度
  強調的是,政府法令和社會風氣不是影響欣賞乾旦的唯一原因,藝術被視為非
  自然的人為造作,而生成的女人只是自然,不是藝術(亦有人,特別是文人所
  定的最高等級的「逸品」,認為欣賞的是一種「雌雄同體的美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minco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