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色現象在中國出現得很早,從黃帝、春秋戰國以降都有記錄。這樣的現象到了明清
兩代時達到顛峰,「男風」一詞也在這時候出現,專指男性之間超越友誼的親密情感。
   明中葉以後,男風現象開始蔓延,參與的人從帝王公侯到庶民百姓都有。其影響之深
遠,甚至還危急到明宗室的延續(明武宗沒有子嗣,傳說與他喜好男風有關係)。這時候的
人們不僅不會鄙視訕笑此一現象,甚至還變成一種風尚的表現,開始流傳。同性關係在人
際中與異性扮演同樣重要的地位。
   清兵入關以後,政權的改替沒有對男風現象造成破壞,甚至還成為一種顯赫身分的標
幟。由於孿童大多出自梨園,加上當時的價值觀將男風視為風氣,嫖妓卻是三流的娛樂,
而使得同樣為娛樂事業的妓院因此受到重創。當時中國這種男風盛行的情況,曾在西方引
起很激烈的批評。
   若從社會與文化,而不只是自然的角度去看明清「男風」的形成,則分析有下列原因

1.      中國傳統文化對於性行為的認識:「性」在古代中國被視為有益於身心、人倫的事。
再者,由於性行為中,男性角色的主導性較強,根據其「固精首關」的理論,男性與女性
交媾就會失去陽氣,與男性則否。
2.      中國古代宗室對於同性關係的默許:古代中國對於男女之間的禮教防範甚嚴,以免有
擾亂家庭、宗室的情形發生。而同性關係產生既不會有後代產生(造成血統紊亂),也不會
組成家庭(擾亂宗室秩序)。再加上中國古代女子的地位低落,造成「男風」現象並不會,
也無法被制止。
3.      社會經濟發展與對禮教「禁慾」的反動:明中葉時,中國的經濟實力上升,使得娛樂
生活抬頭。而隨著王守仁「心學」的倡導,幾套以人性優先的理論相繼而出,直接挑戰宋
代理學「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想。而當時的社會就如同蓄了許久的壓力突然爆發一般,
立刻迎合上新的思想。
4.      法律對異性關係的束縛與對同性關係的放任:為防止滿族與漢族同化,清初曾定有禁
止兩族通婚、嫖妓的規定,想要尋歡的人只能從同性中得到滿足。
5.      京劇的發展:明朝時,由於京劇的一些相關規定,如男女不能合演一齣劇,有些旦色
變直接由男性來擔任。這些男伶大多嬌美且帶有女腔,很得好男風人士的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mincour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